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0, Vol. 43 ›› Issue (10): 841-848.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0.10.008
史君1, 王星1, 赵慧辉2, 王伟2#
Shi Jun1, Wang Xing1, Zhao Huihui2, Wang Wei2#
摘要: 目的 探讨近20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现代中医临床用药规律。方法 经过筛选,共收集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206个,涉及中药210种。对所有纳入的方剂进行数据标准化之后,利用excel软件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方药数据库,并在Windows 7平台采用SPSS17.0和clementine1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Apriori算法)。结果 数据统计显示,CHF证候要素中气虚出现频率最高158次,其次是血瘀142次、水饮86次、阴虚75次、痰浊68次、阳虚63次等;其病位以心、肾、肺为主;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0位中药依次为:黄芪(170),丹参(140),茯苓(128),附子(108),白术(104),葶苈子(86),桂枝(84),甘草(78),人参(76),泽泻(66);关联规则结果显示了与气虚、血瘀,水饮、阴虚、痰浊关联度最高的中药及中药组合,并且通过进一步分析各中药之间关联度最高的药对配伍,显示出益气、活血、利水、化痰、温阳相互补充、标本兼顾的治法。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转归,其证候始终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其病机为本虚标实,以心之阳气(或兼心阴)亏虚为本,瘀血水湿痰饮为标。此外,在分析中我们发现证候要素与中药之间具有高度关联性,临床常用组合主要是以益气、活血、利水、养阴,化痰,温阳为主。临证时,应把握住邪正之间的关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兼治。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