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醒脾解郁方对轻中度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李阳, 郭蓉娟, 赵钟辉, 于姚, 郭建友, 袁清洁
2021 (1):
83-91.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1.01.012
摘要
(
14 )
PDF(914KB)
(
3
)
目的 研究醒脾解郁方对轻中度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19年1月期间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且志愿参与本研究的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共61例,按入组时间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1例,对照组给予中药安慰剂(醒脾解郁颗粒模拟剂)治疗,试验组给予醒脾解郁方配方颗粒治疗,两组患者均每日服药1剂,上下午分服,共治疗6周,比较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症中医证候要素量表分数变化情况,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外周血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腺嘌呤核苷二磷酸(ADP)、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含量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临床疗效方面: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前,治疗后的HAMD-24总分以及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日夜变化、阻滞、绝望感5类因子,SDS总分,中医证候气虚与气滞分数降低(P<0.05);试验组患者相比治疗前,治疗后HAMD-24总分以及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认知障碍、日夜变化、阻滞、绝望感6类因子,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2个单项因子,HAMA总分及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2类因子,SDS总分,SAS总分,中医证候气虚、气滞、痰湿分数均下降(P<0.05),HAMD-24评分总有效率为93.55 %(显效率为70.97 %)。在作用机制方面: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外周血AMP含量升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外周血ATP含量升高(P<0.05)。在安全性指标方面: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恶心症状,试验组2例患者出现腹泻的症状,均在短期内自愈(2~3 d),未出现肝肾功能损伤的案例。结论 与中药安慰剂相比,醒脾解郁方可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躯体症状,且可以提高外周血ATP含量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