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新闻公告
期刊在线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投稿指南
下载中心
关于本刊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收录情况
获奖情况
期刊征订
联系我们
最新刊期
2024
年
第
47
卷
第
7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耳穴疗法与耳医学”专题
耳穴治疗肥胖的应用前景——经验与证据
AI导读
“
耳穴疗法治疗肥胖的研究进展,为降低肥胖发病率提供新方案,推动临床应用,具有广阔前景。
”
冯博闻,魏立新,王瑜,赵亚楠,荣培晶
2024, 47(7): 889-894.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7.001
摘要:近年来,肥胖的发病率迅速增加,极大程度地增加了高血压、心脏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疾病的发病率,降低肥胖的发病率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亟须寻求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手段。耳穴疗法治疗肥胖的疗效已获得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且具有“安、验、便、廉”等优势。本文拟从理论发展、机制探索、技术创新等方面探讨耳穴治疗肥胖的研究现状,旨在推动耳穴治疗肥胖的临床应用。在多学科的助力下,传承与丰富耳穴治疗肥胖的理论内涵,证实其临床有效性、安全性,阐明其治疗肥胖的效应机制,改进传统耳穴疗法,是目前推动耳穴疗法用于治疗肥胖的可行方向,可使耳穴治疗肥胖拥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耳穴;肥胖;经皮耳穴电刺激;临床应用;机制探索
105
|
0
|
0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25047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02
现代磁刺激技术在耳穴疗法中的应用初探
AI导读
“
最新研究揭示了耳穴磁疗法在治疗脑病方面的潜力,通过跨学科技术优化磁刺激参数,为提高疗法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新思路。
”
孙岚,郑彦丰,辛陈,荣培晶
2024, 47(7): 895-902.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7.002
摘要:随着多学科间的深度融合与渗透借鉴,中医耳穴疗法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如何有效地刺激耳穴是耳穴疗法的关键初始环节之一,针对这一问题,衍生了多种融合中西医理论的物理刺激新方法。本文从磁生物学角度切入,从多个维度探讨了磁对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深远影响,并对目前耳穴磁疗法的临床疗效、研究范式、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述评。强调了生物体本身的磁性特征,尤其是神经系统对磁场的高敏感性,突显了现代磁刺激技术用于耳穴治疗脑病的潜力。此外,还探讨了耳穴磁刺激的研究范式,结合物理分子动力学模拟、材料工程、数学建模及生物医学等跨学科技术,有望为优化耳穴磁刺激参数、阐明其效应规律提供帮助。这种多学科、跨系统、多尺度的生物物理研究范式为耳穴疗法带来全新的思考框架与研究路径,对提高耳穴磁刺激疗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磁刺激;耳穴;生物物理学;神经系统
99
|
0
|
0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25048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02
耳医学——从临证疗法到医学体系
AI导读
“
最新研究揭示耳穴疗法的历史发展脉络,为非药物疗法融入健康中国及全球卫生事业提供借鉴。
”
刘立安,赵百孝,王磊,刘晓辉,周立群
2024, 47(7): 903-909.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7.003
摘要:耳穴疗法是针灸学的分支,起源于我国,于20世纪体系化于欧洲,现代研究与发展由我国引领。本文综合中医学、历史学、文献学、训诂学等多学科方法,全面溯源与梳理耳穴乃至耳医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在溯源中,勾勒出《黄帝内经》中相关记载所反映的耳医学体系雏形,考察基于《黄帝内经》框架的古代耳医学知识,回顾耳穴的系统形成与理论构建,梳理耳穴标准制订工作历程,以“耳脑互联”“脑病耳治”为例,呈现多学科交叉下的耳医学研究与发展。进一步揭示时代背景下耳部疗法向耳医学飞跃的历史依据,在传承精华基础上,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为耳医学的后续发展锚定历史方位,希望能够对中华乃至世界非药物疗法融入健康中国及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事业有所借鉴。
关键词:耳部诊疗;耳穴疗法;耳医学;发展源流;耳穴标准
110
|
0
|
0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25048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02
耳穴信息化装置研究现状
AI导读
“
在信息化浪潮推动下,耳穴信息化装置发展迅速,有效辅助精准定位、诊断和治疗。本文分析了其在促进诊治模式变革、实现远程医疗方面的效果,同时指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耳穴信息化装置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借鉴。
”
章晓菲,刘晓辉,赵亚楠
2024, 47(7): 910-916.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7.004
摘要:信息化浪潮的蓬勃兴起为耳穴信息化装置的发展营造了强大势能。本文围绕耳穴诊治与耳穴信息化装置展开论述,总结耳穴信息化装置在辅助精准穴区定位、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发展现状,梳理其促进诊治模式的变革、辅助实现耳穴远程医疗方面的效果。进一步,分析目前国内外耳穴信息化装置发展面临的挑战,包括临床应用推广欠缺、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多学科交叉融合不足等,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即需要重视耳穴信息化装置的研发和技术转化、提高信息化水平和促进多学科交流合作,期冀为促进耳穴信息化装置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耳穴;信息化装置;精准穴区定位;辅助诊断;辅助治疗
31
|
0
|
0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25048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02
理论研究
论甘草在张仲景方药体系中的核心作用
AI导读
“
最新研究揭示了甘草在张仲景方药体系中的核心作用,通过梳理历代本草古籍,总结出甘草的四个基本功效,为深入研究张仲景方药体系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
金雨静,黄世敬
2024, 47(7): 917-923.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7.005
摘要:甘草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著作中使用频次很高的药物,是研究张仲景方药体系的重要切入点。甘草在张仲景方药体系中的作用与现在甘草的功效有较大差异,本文以张仲景方药体系为基础,结合历代本草古籍记载,对包含甘草的方剂进行梳理,总结甘草的4个基本功效为:存津液、保胃气、扶阳气和护焦膜。甘草的基本功效与张仲景方药体系的核心治则契合,甘草是构建张仲景方药体系的核心药物之一。为更清晰地呈现方药扩增的逻辑,本文将包含甘草的经方进行拆解,根据与甘草配伍药物的远近关系,将经方划分为一级方、二级方、三级方、四级方和其他方,将对应的药物划分为一级药、二级药、三级药、四级药和其他药。以桂枝、干姜、芍药、麻黄为例,分析其与甘草组方的原理。张仲景方药体系以充分发挥或延伸甘草的4个基本功效为动机加减方药,在不断扩增的基础上形成了现有的大部分经方,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张仲景方药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甘草;经方;张仲景;考证
137
|
0
|
0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25048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02
浅论“燥湿同源”理论内涵及其临床应用
AI导读
“
在中医学领域,深入挖掘“燥湿同源”理论,为现代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开辟新方向。
”
宋振,李崇超
2024, 47(7): 924-928.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7.006
摘要: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同源”学说内容丰富,历代医家多有论述,诸如“肝肾同源”“血水同源”“营卫同源”等。其中,燥与湿两者在中医学理论中关系尤为密切,诸多现代疾病的发病均与两者相关,因此,全面理解燥与湿的关系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梳理相关文献,从《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中挖掘“燥湿同源”的理论依据,认为该理论的核心内涵包括“燥可生湿”与“湿可化燥”2个方面。在临床实践中,医者需灵活运用此理论,既要见燥防湿,又要遇湿防燥。针对以湿或燥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医者从湿与燥的同源性、共存性及相互转化的角度进行辨证和治疗。这一理论不仅深化了对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也为现代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随着对“燥湿同源”理论研究的深入,其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将愈发突显。
关键词:“同源”学说;燥湿同源;理论依据;内涵;临床应用
97
|
0
|
0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25057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02
基于病-证-症结合视域对方药配伍的思考
AI导读
“
在中医临床组方用药领域,专家基于病证症结合模式,探索传统方剂君臣佐使原则,提出辨证用药为君、辨病用药为臣、对症用药为佐及调和用药为使的组方原则,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新思路。
”
王志斌,唐文,童康,黄玮杰,陈斌斌,乔世杰,韩海瑞,李灿东,王洋
2024, 47(7): 929-933.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7.007
摘要:在当前疾病谱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传统中医的方药配伍已难以全面满足临床诊疗的需要。故本文基于病-证-症结合的诊疗模式,结合西医学的发展成果,对传统方剂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进行探索性思考。本文提出以辨证用药为君、辨病用药为臣、对症用药为佐及调和用药为使的组方原则,形成以辨证论治、辨病论治、对症治疗与减毒增效为核心环节的治疗方案。本文致力于解决当前疾病谱增多、证候类型与症候群复杂化等临床问题,为中医临床组方用药提供新的思路,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病-证-症结合;方药配伍;君臣佐使;组方原则
68
|
0
|
0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25058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02
《伤寒杂病论》“饮食如故”涵义浅析
AI导读
“
最新研究揭示《伤寒杂病论》中“饮食如故”的深层含义,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新视角。
”
成佳琳,李长香,任梓林,兰芯,郑雨晓,韩金华,王雪茜
2024, 47(7): 934-938.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7.008
摘要:《伤寒杂病论》中共有5条涉及“饮食如故”的条文。医家们对此类条文进行注解时,多将“饮食如故”解释为饮食正常或胃气未受疾病影响,忽略“饮食如故”的真实意义及其在临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本文通过整理归纳“饮食如故”相关条文,结合《说文解字》及古今医家对“饮食如故”条文的注解,探究其背后的涵义。笔者认为“饮食如故”作为兼症,当理解为“饮食同之前一样”,因其存在于多种疾病中,故不可一味引申为“饮食正常”。“饮食如故”在临床鉴别诊断中发挥两种作用:一方面为提示病邪性质,胃里空虚,无实无饮阻滞气机,或胃肠积滞化热,但尚未形成燥屎;另一方面,当中焦成为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时,“饮食如故”可提示胃气尚存,排除中焦影响。
关键词:伤寒杂病论;饮食如故;病邪;病位
76
|
0
|
0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25061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02
实验研究
人参-玉竹药对抑制炎性小体NLRP1、NLRC4、AIM2活化及调控炎症因子表达的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
AI导读
“
最新研究发现,人参-玉竹药对能有效改善慢性应激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其抗抑郁作用可能与抑制脑皮质炎性小体激活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
张华宇,曹佳璐,郑冰元,刘倩,梁可,乔铁
2024, 47(7): 939-947.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7.009
摘要:目的观察人参-玉竹药对对抑郁症大鼠炎性因子和炎性小体的影响,探讨人参-玉竹药对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任意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2.1 mg/kg)、人参-玉竹低剂量组(1.89 g/kg)、人参-玉竹高剂量组(5.67 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大鼠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法建立抑郁症模型。造模结束后第2天,各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14 d。造模后、给药后检测大鼠体质量、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糖水偏好率;给药后,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脑皮质神经元受损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脑皮质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27(IL-27)含量;实时荧光PCR法检测脑皮质白细胞介素-24(IL-24)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脑皮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1(NLRP1)、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4(NLRC4)蛋白表达。结果给药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下降,糖水偏好率降低,游泳不动时间延长,脑皮质神经元受到破坏,脑皮质IL-4含量降低,脑皮质IL-23、IL-27含量升高,脑皮质NLRP1、AIM2、NLRC4蛋白表达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体质量上升,糖水偏好率增加,游泳不动时间缩短,脑皮质神经元受损情况好转,脑皮质IL-4含量增加,脑皮质IL-23、IL-27含量降低,脑皮质NLRP1、AIM2、NLRC4蛋白表达下降(均P<0.05)。结论人参-玉竹药对能够改善慢性应激大鼠抑郁样行为,发挥抗抑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皮质NLRP1、NLRC4、AIM2炎性小体激活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减少促炎细胞因子,提高抗炎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关键词:抑郁症;人参;玉竹;炎症因子;炎性小体;大鼠
82
|
0
|
0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25062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02
临床研究
基于“甘守津还”理论探讨男性不育症的辨治
AI导读
“
在男性不育症治疗领域,专家基于叶天士“甘守津还”理论,提出甘味药物可滋阴荣精,补益生殖之精,为提高精子质量和受孕率提供新方案。
”
常洪源,王浩,王安民,马东岳,赵子维,骆第铖,郭军,王福
2024, 47(7): 948-952.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7.010
摘要:男性不育症是男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中医学“无子”范畴。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不节、房事无度等导致男性不育症的患病率逐年增长。基于叶天士“甘守津还”理论,认为男性精室赖一身之阴津滋养,精室得阴津濡润则生殖之精生化有源,故津液亏耗、阴精亏虚为男性不育症的基本病机。甘味药物可滋阴荣精,补益男性生殖之精,且无滋腻助痰生湿之弊。因此,在治疗男性不育症时重视甘味药物的使用,谨遵“津液盛满则肾阴得养、肾阴充沛则精液生化有源”的原则,泻火保津,方用增液汤化裁;滋阴荣精,方用龟鹿二仙胶化裁;益气生津,方用补中益气汤化裁;温阳行津,方用仙附摄子方化裁,并结合具体病因、病机及相关症状调整药物及用量,以提高男性精子质量,增加受孕率。
关键词:男性不育症;甘味药物;津液;养阴;生津
54
|
0
|
0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25062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02
参苓白术颗粒治疗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AI导读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及中西医结合科开展的临床试验显示,参苓白术颗粒能有效改善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的LARS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丰硕,叶晖,武颖超,陈国卫,吴涛,姜勇,刘涛,左帅,张学智,张峻岭,汪欣
2024, 47(7): 953-960.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7.011
摘要:目的评价参苓白术颗粒治疗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单中心、有效性检验临床试验设计。2019年12月—2022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及中西医结合科收集110例因直肠癌接受低位前切除手术,且术后出现LARS的患者。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10例患者按照双盲法原则,通过SAS 9.2软件生成随机表,随机分成治疗组(55例)、对照组(55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10天开始治疗,治疗组口服参苓白术颗粒,对照组口服安慰剂颗粒,连续治疗30 d。患者服药前、服药第15天及停药后第1天进行中医症状分级、徐忠法评分、LARS评分。结果110例患者中107例纳入全分析集进行疗效分析,其中治疗组55例,脱落1例(违背方案1例);对照组55例,脱落2例(失访1例、违背方案1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LARS评分分别为33.0(31.0,36.0)和34.0(32.0,37.0),中医症状分级2~3级的患者在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占92.73%和90.57%,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0 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LARS评分分别为21.0(19.8,23.0)和26.0(22.0,28.0),中医症状分级2~3级的患者在治疗组占比下降至33.33%,对照组为66.0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苓白术颗粒改善直肠癌术后患者大便质地水样或稀溏症状起效最快,治疗30 d后,参苓白术颗粒能够明显改善直肠癌术后患者食欲、大便质地、腹胀腹痛及嗳气症状。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徐忠法评分分别为3.0(2.0,4.3)和4.0(2.0,4.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0 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徐忠法评分分别为7.0(6.0,8.0)和6.0(5.0,7.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苓白术颗粒可以在短期内改善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的LARS症状。
关键词:参苓白术颗粒;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中医症状分级;徐忠法评分
52
|
0
|
0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25065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02
474例遗传相关抽动障碍患儿中西医临床特征研究
增强出版
AI导读
“
最新研究揭示,遗传因素显著影响抽动障碍患儿的临床表现,发病年龄更小,病程更长,病情更严重,更易合并其他精神心理疾病。不同年龄段患儿中医证候分布存在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
胡誉宸,王思蒙,陈姿霖,韩斐
2024, 47(7): 961-970.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7.012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遗传因素对抽动障碍患儿临床表现的影响,探索不同遗传印记来源、不同遗传代际下抽动障碍的发病特点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2020年10月—2023年10月,依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474例抽动障碍患儿。首先,收集患儿性别、发病年龄、病程、初始症状、严重程度、合并症、家族史、中医证候等信息,按是否有家族史分为遗传组及非遗传组;其次,以中国抽动障碍发病高峰年龄(6、9岁)作为分割点,探讨遗传对不同年龄段患儿发病特点及中医证候分布的影响;最后,将遗传相关抽动障碍患儿作为先证者开展家系研究,通过调查先证者一、二、三级亲属发病情况,分析不同遗传类型抽动障碍患儿的发病特点及中医证候分布。结果474例患儿分为遗传组226例(47.7%)、非遗传组248例(52.3%),与非遗传组相比,遗传组发病年龄更小(P = 0.013),病程更长(P = 0.011),严重程度更高(P < 0.01),合并症更多(P = 0.016)。发病年龄在6岁以下的遗传组患儿肝亢风动证占比较大,为26.5%,气郁化火证占比较小,为17.1%,与非遗传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6);遗传组中父系遗传146例(64.6%),母系遗传80例(35.4%),发病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遗传组中亲子代遗传183例(81.0%),隔代遗传26例(11.5%),三代遗传17例(7.5%),仅初始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42)。结论遗传相关抽动障碍患儿发病年龄更小,病情更严重,更易合并其他精神心理疾病,不同年龄段发病的抽动障碍患儿中医证候分布存在差异。
关键词:抽动障碍;遗传相关;家系研究;肝亢风动证;临床特证
36
|
0
|
0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25070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02
从“精筋失衡论”探讨近视发病的“脑-目”机制
AI导读
“
最新研究揭示了近视的“脑-目”机制,为中医治疗近视提供了新思路。研究表明,补肾精、充脑髓,补肝血、柔经筋,可充盈脑目精血,增强眼调节功能,延缓眼轴变长,防止近视进展。
”
李丹玉,亢泽峰,晏鑫,孙宏睿,李宝花,刘梦雨,侯昕玥,彭华
2024, 47(7): 971-976.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7.013
摘要:近视作为全球重大健康问题,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缺乏高效、可推广的治疗措施。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居高不下,防控形势严峻。“精筋失衡论”认为,“精筋失衡”可导致眼部精血不能通行于目,眼部经筋舒缩延迟,导致视物不清。现代研究表明,近视的发展过程中多个脑区微结构及其激活范围与信号均出现明显变化,为“脑-目”机制奠定了生物学基础。同时,大脑核团活跃性异常引起脉络膜血流改变与眼肌调节下降均加速近视的发生、发展,是“脑-目”失衡的体现。故近视的治疗应以补肾精、充脑髓为核心,以补肝血、柔经筋为重点,充盈脑目精血,保持目之筋张弛有度,增强眼的调节功能,维持目之筋刚强有力,可延缓眼轴变长,从而防止近视的进展,可以丰富中医适宜技术从脑防控近视的科学内涵,为探索中医药防治近视提供思路。
关键词:近视;精;筋;失衡;脑科学
32
|
0
|
0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25071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02
基于《傅青主女科》“以甘为主,四味皆合”探析不孕症的组方思路
AI导读
“
最新研究揭示,《傅青主女科》中五味合化理论在生殖领域助孕方案中的应用,为提高不孕症患者受孕率提供新思路。
”
强若男,刘雁峰,夏晴,顾元烨,张华南,梁甲一,张璇
2024, 47(7): 977-982.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7.014
摘要:中药酸、苦、甘、辛、咸五味,两两相合所化功效各异。基于中药性味理论,梳理、探析《傅青主女科》中五味合化之组方思路及用药特色,并将其归纳为“以甘为主,四味皆合”。傅青主治疗不孕时,以甘味药物为主,其余皆与之相合运用,或辛甘化阳,散寒暖胞;或酸甘化阴,填精养宫;或苦甘坚阴,滋肾润胞;或辛咸除痹,软坚利宫。灵活运用中药性味及其合化之理,强化药物配伍关系,深化方剂理论内涵,燮理胞宫阴阳以助其摄精容物。此外,傅青主重视将多组合化蕴于一方,以剂量之参差分明方剂中合化主次关系的同时,借助药物炮制之法以增效引经。探析傅青主运用五味合化理论及其以纯和之品逐层次、多环节收效的组方思路,对优化生殖领域的中医药助孕方案、提高不孕症患者的受孕率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五味合化;傅青主女科;助孕;中药药性;组方思路
39
|
0
|
0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25072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02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泛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
AI导读
“
在泛血管医学领域,专家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索了内皮细胞功能失调与微炎症状态的病机关键,为疾病防治提供新思路。
”
张思祥,刘政,赵友民,李雨函,李奕萱,王颖蕊,张沁雨
2024, 47(7): 983-988.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7.015
摘要:泛血管医学是一门以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为重点、以多学科整合为理念的新兴学科,强调从机体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出发去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目前,泛血管疾病基本病机体系尚待完善。泛血管理念与中医学注重整体观的思想高度契合。诸气虚损为泛血管疾病的发病之本,痰浊、血瘀、水湿等有形之邪留滞脉络为发病之标,故其病机可高度概括为“虚气留滞”,因虚而滞,阻滞脉络,因滞虚甚,损及脉道,故发为病。本文基于“虚气留滞”理论,以泛血管疾病内皮细胞功能失调为切入点,认为内皮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为泛血管疾病的始动因素,微炎症状态广泛持续存在为泛血管疾病的病机关键。
关键词:泛血管疾病;虚气留滞;内皮细胞;免疫功能;微炎症状态
97
|
0
|
0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25078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02
基于“三师共管”平台探讨910例2型糖尿病患者失眠、胃肠道症状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
AI导读
“
最新研究揭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失眠和胃肠道症状与血糖控制紧密相关,且这些症状的共存可能显著增加血糖控制难度。
”
李博,袁琪,王永发,冯尤健,王桂妙,粘为东,周艺,胡天赤,马思思,贾丽燕,张智海,李津,闫冰,赵能江,杨叔禹
2024, 47(7): 989-997.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7.016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失眠、胃肠道症状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纳入2022年1—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市中医院、晋江市中医院等就诊的T2DM患者910例,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史、运动情况、病程、治疗方式和并发症数量),HbA1c,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和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评分等信息,根据HbA1c控制是否达标分为2组,比较睡眠及胃肠道症状差异,并对差异与HbA1c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根据上述采集信息对HbA1c控制不达标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HbA1c控制达标组的AIS评分与GSRS评分均低于控制未达标组(P<0.01);37.0%的T2DM患者伴有失眠,失眠组的HbA1c水平高于非失眠组(10.00%±2.38%、8.26%±1.73%, P<0.01);57.5%的T2DM患者伴有胃肠道症状,伴有胃肠道症状组的HbA1c水平高于不伴有胃肠道症状组(9.26%±2.23%、8.43%±1.98%, P<0.01);26.3%的T2DM患者同时伴有失眠及胃肠道症状,伴失眠及胃肠道症状组的HbA1c水平高于不伴有失眠及胃肠道症状组(10.18%±2.44%、8.45%±1.86%, P<0.01);睡眠质量、胃肠功能与HbA1c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年龄、GSRS评分、AIS评分、失眠合并胃肠道等指标是预测HbA1c≥6.5%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同时伴有失眠合并胃肠道症状,是HbA1c控制不达标的最强风险因素,当两者伴随出现时,血糖控制的风险可能相应升高约5倍。结论失眠和胃肠道症状是T2DM患者的常见伴随疾病,两者呈现交叉串扰关系,并且与血糖控制不佳合并出现、互为因果、叠加放大。
关键词:2型糖尿病;失眠;胃肠道症状;糖化血红蛋白;“三师共管”平台
41
|
0
|
0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25083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02
血液与肿瘤
基于“体寒瘤热”探析恶性肿瘤的病机与治疗
AI导读
“
在恶性肿瘤治疗领域,专家提出“体寒瘤热”病机观,探索寒热平调治疗思路,为改善微环境紊乱、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新方向。
”
唐迎港,张晓维,何兰,蒋益兰,王其美
2024, 47(7): 998-1004.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7.017
摘要:恶性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疑难疾病,西医学认为,免疫与炎性微环境紊乱是恶性肿瘤产生与进展的关键病机。中医学认为,恶性肿瘤属“积聚”“癥瘕”等范畴。基于整体与局部的寒热属性及疾病不同阶段的正邪交争特点,本文提出恶性肿瘤产生与进展的“体寒瘤热”病机观,其病机特点与西医学所认为的肿瘤免疫与炎性微环境紊乱的病机内涵相契合。以此为切入点,认为肿瘤免疫微环境紊乱是“全身体寒”的微观表象,肿瘤炎性微环境失调是“局部瘤热”的形成基础。同时,提出寒热平调、顾护阳气、温肾健脾以补“体寒”,行气化湿、祛痰化瘀、解毒散结以祛“瘤热”的治疗思路,通过补其虚、祛其邪、通其滞,改善“全身体寒、局部瘤热”的寒热错杂状态,恢复阴阳平衡,以此改善微环境紊乱状态,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寒热错杂;正邪交争;肿瘤免疫微环境;肿瘤炎性微环境;体寒瘤热
35
|
0
|
0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25083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02
针灸推拿
电针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腹腔巨噬细胞胆固醇逆转运受体表达的影响
AI导读
“
最新研究发现,电针治疗可显著上调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腹腔巨噬细胞中胆固醇逆转运相关蛋白的表达,增强胆固醇逆转运过程,为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新的机制解释。
”
栾海燕,佟晓哲,张邵宁,赵莹莹,姜凤伟,李慧,韩婧姝,成泽东,李菁媛
2024, 47(7): 1005-1011.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7.018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腹腔巨噬细胞胆固醇逆转运受体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G1(ABCG1)、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究电针治疗A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6只雄性新西兰家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阴性对照组(n=7)、造模组(n=19)。阴性对照组家兔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造模组采用高脂饲料与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相结合的方法制备AS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各6只。电针组家兔予“内关”“足三里”“关元”进行电针治疗,疏密波(4 Hz/20 Hz),电流为1 mA,每次留针20 min,1次/d,6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阿托伐他汀组家兔灌胃阿托伐他汀钙片悬浊液(1 mg/kg),1次/d,6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干预结束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家兔颈总动脉组织形态学变化;取家兔腹腔巨噬细胞,实时荧光PCR法检测ABCA1、ABCG1、SR-BⅠ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BCA1、ABCG1、SR-BⅠ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阴性对照组家兔颈总动脉内膜平滑;模型组家兔颈总动脉内膜受损,管壁增厚,粥样斑块形成;电针组、阿托伐他汀组家兔管壁增厚情况改善明显,粥样斑块面积缩小。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家兔腹腔巨噬细胞中ABCA1、ABCG1、SR-BⅠ 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家兔腹腔巨噬细胞中ABCA1、ABCG1、SR-BⅠ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0.01);与电针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家兔腹腔巨噬细胞中ABCG1、SR-BⅠ mRNA升高,ABCA1、ABCG1、SR-BⅠ蛋白表达升高(均P<0.01)。结论电针可上调AS家兔腹腔巨噬细胞ABCA1、ABCG1、SR-BⅠ mRNA及蛋白的表达,增强胆固醇逆转运过程,这可能是针刺治疗AS的机制。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电针;胆固醇逆转运受体;家兔
24
|
0
|
0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25084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02
基于阳虚寒凝血瘀病机以温阳活血法针刺治疗郁证
AI导读
“
在中医治疗郁证领域,专家采用针刺疗法,遵循温阳活血原则,选取关键穴位,标本兼顾,攻补兼施,有效促进气血运行,恢复五脏五神功能,为郁证治疗提供新方案。
”
杜耀文,王珑
2024, 47(7): 1012-1016.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7.019
摘要:人体结构与功能复杂,虽有五脏六腑之分、气血阴阳之别,但生命活动恒而不止的根本仍在于一身之阳气。生理上,人体阳气充足,则血行滑利而不滞,五脏皆得所养,故五神可安;病理上,寒伤阳气造成血行凝涩,久之血瘀脉中,导致五脏失养,进而五神飞扬。郁证正是寒凝血瘀容易引发的疾病之一,对此采用针刺疗法,遵循温阳活血的原则,主取百会、大椎、至阳、命门、关元、足三里以温阳补气,血海、委中、三阴交以活血通脉;辅以膻中、中脘、气海、合谷、太冲等穴理气开滞,以助气血运行。全方标本兼顾,攻补兼施,可使虚阳得复,瘀血得行,随之气血盈满平和,五脏五神皆得其滋养,则郁证自愈。
关键词:郁证;阳虚;寒凝血瘀;温阳活血;针刺
32
|
0
|
0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25084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02
基于NMDAR1/cGMP通路探究“三法三穴”对轻度慢性压迫性神经损伤大鼠脊髓背角的镇痛启动机制
AI导读
“
最新研究揭示,"三法三穴"推拿手法能有效改善轻度慢性压迫性神经损伤大鼠的疼痛症状,其镇痛机制可能与NMDAR1/cGMP/蛋白激酶G信号通路有关。
”
杨震杰,萨出拉,于天源,陈金平,张润龙,张英琦,张汉钰,孙佳伟,刘家玥
2024, 47(7): 1017-1024.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7.020
摘要:目的探究“三法三穴”推拿手法对轻度慢性压迫性神经损伤(minor CCI)模型大鼠的镇痛启动机制。方法35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推拿组、推拿+MK-801组。模型组、推拿组和推拿+MK-801组结扎右侧坐骨神经干建立minor CCI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右侧坐骨神经,不予结扎;正常组不予任何操作。正常组不予任何干预措施;模型组、假手术组造模后第7天予抓握束缚9 min;推拿组造模后第7天进行1次三法(点法、拨法、揉法)三穴(右侧“殷门”“承山”“阳陵泉”)干预,每法每穴干预1 min,共9 min;推拿+MK-801组造模后第5~7天鞘内注射MK-801,每次6 μg(10 μL),每日1次,最后一次鞘内注射30 min后再进行推拿干预,推拿具体操作同推拿组。造模前、造模后、干预后检测各组大鼠冷敏阈值(CST)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干预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腰4~6节段脊髓背角中环磷酸鸟苷(cGMP)蛋白阳性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腰4~6节段脊髓背角中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神经源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β(sGCβ)、蛋白激酶G1(PKG1)蛋白表达,实时荧光PCR法检测腰4~6节段脊髓背角中NMDAR1、nNOS、sGCβ、cGMP、PKG1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模型组、推拿组和推拿+MK-801组CST升高,MWT降低(均P<0.05);干预后模型组腰4~6节段脊髓背角中cGMP蛋白阳性表达增多,NMDAR1、nNOS、sGCβ、PKG1蛋白表达增多,NMDAR1、nNOS、sGCβ、cGMP、PKG1 mRNA表达增多(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后推拿组和推拿+MK-801组CST降低,MWT升高(均P<0.05);推拿组、推拿+MK-801组腰4~6节段脊髓背角中cGMP蛋白阳性表达减少,NMDAR1、nNOS、sGCβ、PKG1蛋白表达减少,NMDAR1、nNOS、sGCβ、cGMP、PKG1 mRNA表达减少(均P<0.05)。结论推拿干预1次后即可有效改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引起的温度觉、机械痛觉过敏症状,可能是通过NMDAR1/cGMP/蛋白激酶G信号通路启动镇痛,从而发挥即刻镇痛作用。
关键词:推拿;神经病理性疼痛;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脊髓背角;镇痛;大鼠
26
|
0
|
0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25090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02
中药撷英
温敏型盐酸青藤碱贮库式微针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
AI导读
“
在中药外用制剂领域,研究人员利用气泡微针技术和温敏型材料,成功设计制备了温敏型贮库式微针,有效解决了微针载药量低的问题。该微针具有高载药量、良好机械强度和皮肤穿刺能力,体外和在体释药行为表现出色,为中药外用制剂提供了一种新的高效、微创的给药方式。
”
王景雁,邓莉莉,陈佳佳,吴清
2024, 47(7): 1025-1033.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7.021
摘要:目的利用气泡微针技术及温敏型材料设计制备温敏型贮库式微针,探讨解决微针在中药外用制剂存在“载药量低”问题的可行性。方法首先,以盐酸青藤碱为模型药物,将药物与温敏型材料N-异丙基丙烯酰胺浇筑入由壳聚糖形成的气泡微针空腔中,通过定位固化等工艺,制备具有针体、定位层、基底层和药物贮库4个部分功能结构的温敏型贮库式微针;其次,对所制备的微针载药量、尺寸、力学、皮肤穿刺等载药能力和机械性能进行表征;最后,分别采用Franz扩散仪和经皮微渗析技术,评估该贮库式微针的体外和在体释药行为特征。结果所制备的温敏型贮库式微针载药量可达5.76 mg/cm
2
,暴露针尖呈圆锥型,高度约为650 μm,且具良好机械强度和皮肤穿刺能力;体外释放试验显示,该微针在皮肤模拟温度条件下,可较大程度地释放针体内药物,并呈扩散和骨架溶蚀的释药特征;在体经皮渗透试验显示,相较于常规外用制剂,该贮库式微针可快速且明显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结论该研究初步表明利用温敏型材料和气泡微针技术所制备的贮库式微针能明显提高微针载药量,并仍保持微针“微创”的作用优势。
关键词:贮库式微针;经皮吸收;N-异丙基丙烯酰胺;盐酸青藤碱
19
|
0
|
0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25093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02
主编随笔
读《中华医藏·养生卷》谈老年养生
AI导读
“
最新研究揭示,《中华医藏·养生卷》类序对老年养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医养生学科需继承传统,创新发展,培养专业人才,为我国养老事业贡献力量。
”
王永炎,张帅
2024, 47(7): 1034-1036.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7.022
摘要:通过读《中华医藏·养生卷》类序谈老年养生,从中医养生学科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等方面,强调中医原创象思维在中医养生中的重要性。我国养老事业需恪守华夏文明优秀传统,以我为体,不忘本来,兼容外来,更好地建设中医养生学科,服务我国养老事业,促进老年人“优雅老去”。
关键词:中医养生;象思维;优雅老去;中华医藏
42
|
0
|
0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25094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02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